CN EN

分享

​“薪传四秩 教泽八方: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艺术史论系文博系统校友座谈会”举办
2023.09.18

座谈会合影

2023年9月12日下午,“薪传四秩 教泽八方: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艺术史论系文博系统校友座谈会”在美术学院B301教室举办,由艺术史论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郭秋惠副教授主持。

艺术史论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郭秋惠副教授主持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既是艺术史论系40周年系庆系列活动之一,亦是艺术史论系党支部课题“艺术史论系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调研”的系友调研活动,由郭秋惠带领艺术史论系2022级本科生策划组织,旨在促进优秀校友与艺术史论系在校师生的学术交流,并搭建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平台。

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致辞

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首先致辞。他认为除了高校,文博、艺术机构是艺术史论系毕业生的重要就业领域。本次座谈邀请该系在文博系统的优秀毕业生回系进行专题交流,为在校生近距离了解文博、艺术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康宁发言

国家博物馆科研管理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康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筹备处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张杰,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馆员韩倩,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际博协博物馆分会理事马敏,中国美术馆人事处处长、副研究馆员周佳分别结合文博工作经历与经验进行发言。

康宁根据自身在国家博物馆的工作经历,认为“个人把国家、社会、单位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结合起来”并不是一句空话,并在“如何做”方面提出自己的心得与建议。首先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每年发布的课题提供了许多清晰的研究方向。这些课题是国家根据现在的世界局势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也可以为个人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其次在工作生活中,人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是正常的,如果能把自身需求同国家、社会和单位的需求结合起来那将最好,这也意味着个人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国家、社会、单位的需求是发展变化的,很难与个人需求长期保持一致,这就要求个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每一个文博人都需要将个人需求与国家、社会、单位的需求结合起来。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筹备处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张杰发言

张杰的发言以“新时代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为主题。他首先阐明博物馆服务公众、非营利的基本性质,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从定位分工、组织形式和资金来源等因素分析其特殊性,指出不同博物馆的特殊性将体现于人员构成和展览定位。其次,博物馆除办展览以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与科普教育的功能,更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服务。国有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博物馆作为党的宣传阵地,通过举办展览,开展社会教育等手段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使命。第三,他从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角度,具体介绍了首都博物馆在“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领域做出的贡献,深化了学生对国有博物馆性质和工作的理解。最后,从史论人的角度具体讲解了有关策展的一些问题。例如“史论结合”的策展原则;建立展览、展品、文化与观众的沟通渠道,使观众理解与共情展览细节;策展人对展品和展览主题等进行价值判断。其中,着重强调了策展人应以观众为本,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引导和服务,为观众“讲好故事”。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馆员韩倩发言

韩倩首先介绍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的遗址性综合类博物馆,藏品大致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宫殿建筑群等历史遗迹,可移动文物则包括了25种大类别180余万件文物。其中,可移动文物主要由四个部门进行保管,书画部、器物部、宫廷历史部、图书馆。韩倩所在的器物部保管文物约76万件,占全院藏品总数40%左右,根据保管藏品的材质和形态分为陶瓷、工艺、金石、雕塑四个科组。陶瓷组保管陶瓷类文物多达36万余件,工艺组保管玉石、金银、漆器、珐琅、漆木、玻璃、牙角等不同工艺类文物,金石组保管青铜和铭刻类文物,根据藏品形态分类的雕塑组保管文物涉及到材质比较多,如陶瓷、砖石、金属等。部门现有正式在职员工68位,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均超过部门职工半数,返聘员工3位,其中一位是陶瓷学界泰斗百岁的冯宝昌先生。器物部是集藏品保管、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为一体的业务部门,藏品数量和人员构成决定了器物部在“学术故宫”建设中需要承担的重任。学术研究是支撑博物馆事业不断前进的核心,挖掘和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并通过陈列展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观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命题。为此,韩倩激励同学们,拓展视野,锤炼本领,踏实奋进,成为艺术史论系的后辈人才。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际博协博物馆分会理事马敏发言

来自国家博物馆的马敏以具体事例介绍其在博物馆的多元工作,并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史论人学习方向的思考。首先,以她在藏品部所从事的征集工作为例,强调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鉴赏能力。其次,再联系自己在为党史有关展览从头学习的例子,向大家展示史观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方面,列举工作事项破除大家的刻板印象,展示博物馆人事务性工作繁多的日常,说明博物馆人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之广。同时,她也提到博物馆学术过“散”的不足,鼓励大家要具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努力为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补上短板。此外,她着重以石鲁收藏和国内外的展览为例,叙述了鉴选能力的重要性与其背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展纲的多层信息设计和精心打造的社教项目,达成观众与展品沟通的意义;并根据展览中与小朋友们的互动环节,提出社会教育也是双向的过程,在教育中得到的反馈也会为艺术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美术馆人事处处长、副研究馆员周佳发言

周佳首先介绍中国美术馆是由文化和旅游部直接领导,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既是国家美术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重要平台和国际交流的窗口。中国美术馆始建于1958年,1963年建成开馆,今年正好迎来了建馆60周年。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从古代到当代,各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兼有外国艺术作品,以及大量珍贵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国美术馆打造了“典藏活化系列展”“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等品牌展览,同时,通过“国际交流系列展”,加强对外交流。举办了多场云展览,制作了60集云课堂,开通了学习强国、央视频、人民号、B站、快手、抖音等账号,“百度百科·中国美术馆”上线。同时积极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先后推出“为新时代人物塑像”“大师讲大美”等系列活动。目前拥有志愿者110余名,服务观众超过50万人次。2020年起,中国美术馆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美育基地”,欢迎同学们参与志愿者和假期实习活动。她还结合人事工作经验,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出站择业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希望同学们在注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同时,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责任心强的优良作风。

座谈会介绍与交流环节

座谈会的后半场是提问交流环节。第一个问题是,“老师们大学阶段是如何看待自己专业的,在专业学习中又是如何选择具体学习方向的?”张杰认为就认识专业方面,史论系有很多厉害的老师,学术和教学造诣非常高。回忆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一节课时,老师对学生说全国正在系统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只有在座的16位同学。此外关于本专业的基础定位、专业学习目标以及和其他高校的不同之处等,老师们也会指明方向。在大学阶段,同学们的眼界与世界观也逐步奠定。具体到学习研究方向的选择方面,张杰认为这还是与个人爱好有关。在研究方向和之后心仪的文博单位的方向需要多加努力,平日多准备,有所偏重。在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机构特色后确定方向。研究方向选择不建议选得太窄,不要把自己限制得太死。康宁指出学校和院系为学生们设置的课程相当完备,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当理解学校为什么要安排这些课程。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可能在将来工作中都能用得上。希望大家不要忽视任何一门功课。

第二个问题直接请教韩倩如何处理社会工作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对未来工作有何帮助?韩倩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对一个人的素质考量,除了专业素质,还包括多方面能力。专业素质是基础,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决定你能走多高、走多远。对于学习以外的其他工作,她认为最大感受是时间不够用。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也需要在其他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多的积累。但正如俗话所说,没有一口饭是白吃的。“小时候”吃的苦,没有一点是白吃的,势必会给大家带来回报。大学期间,在没有那么多事需要考虑的时候,先专心地享受大学生活。鼓励大家无论在学习专业方面还是在社工方面都多多张开触角,积极投入。这些积累的素养在将来能够发挥出想象不到的作用,例如在待人接物方面可能会有不小的帮助。鼓励大家在学习以外多积累,以不同的方式收获成长。

第三个问题是“艺术史论系的在校学生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和哪些技能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文博系统的工作环境?”马敏提出,工作岗位和大学研究方向不太契合是可能的,文博系统内工作可能会很杂。引用尚刚老师的话,首先要培养的是史观,其次是学术格调,这是史论人的立身之本。然后是掌握方法,即怎么组织材料和寻找突破点。最后才是基础知识。同时,作为史论人,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我们应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此外,在校生还请系友分享工作中印象深刻或快乐的经历。张杰认为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其实还是挺难的,一定要说的话,应该是成就感,尤其是刚开幕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还有就是个人素养的提升。同学们在就职时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博物馆,给自己留下提升的空间,不断地为自己寻找一些增长点。马敏补充道:“要说热爱的话,肯定还是有的。如果没有热爱,也没法坚持十几年了。”

最后,艺术史论系陈彦姝副教授进行总结。各位系友立足各自单位特色,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博物馆的定位和日常工作情况。交流内容既有宏观的个人研究志趣与工作需要协调的问题,也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谈本专业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由此,同学们对博物馆、美术馆的认识从普通观众视角转向管理者、运营者视角,增进了对艺术史论专业现实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系友对综合素质的强调,对全面扎实专业基础的重视,也敦促大家珍惜在校时光,在日常学习中全力以赴。

艺术史论系副教授陈彦姝总结

交流活动践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系友言传身教,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工作态度诠释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不仅帮助史论学子了解一个行业,而且给予大家未来职业规划的中肯建议。作为艺术史论系40周年系庆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一次难得的情感建设。系友追忆求学时光,畅谈学术初心,青年学子在共鸣之余也逐渐找到个人未来的职业方向。

图、文:艺术史论系2022级本科生

副教授郭秋惠、陈彦姝

 

© 2024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100084

© 2024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