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自开展以来,受到观众朋友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因全国疫情出现反弹现象,根据政府防疫要求,展览期间原计划筹备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手工坊课程、艺术讲座、名家导览、闭幕式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延期举行,应各高校师生、中小学校、研学机构、社会团体和广大观众要求,展览延期至6月30日闭幕。
为了给大家呈现一个多元的、立体的乔十光漆画艺术展,主办方组织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展览方式,分别将光之历程、光之思想、光之创作、光之探索四个展厅的展陈内容移到线上,本期主要分享的是展厅一——光之历程篇。

泼水节

1978年,我去西双版纳写生,画了百余幅素描。泼水节时,我在景洪巧遇吴冠中先生,我们在澜沧江畔观看龙舟竞赛,看到三五成群、身穿纱衣长裙、梳着高高发髻、打着阳伞的傣家妇女,吴先生感慨地说:“我们又回到了一千两百年前的唐朝”。于是我想到了《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我的漆画《泼水节》也因此染上了一点唐风,此画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上获二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界第一次评奖,影响较大,几乎所有媒体都有报道。——乔十光

簪花仕女图@唐朝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朝
这幅漆画综合运用了髹涂、镶嵌、贴金、罩染、研磨等技法,水面则以泥银彩绘,可以说是漆画技法的总汇。整体效果富丽华贵,似有唐风。

泼水节,180x90cm,2008-2009年,漆画,乔十光注: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为艺术家重制作品专为展览展示普及漆画所用。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此画为绘画性与工艺性完美结合的代表作。著名画家吴冠中夸张此画从漆画的沉闷走向明快与华丽,华而实,不失端庄。
在西双版纳数次壮游后,乔十光陆续创作了《织毛衣的傣女》《梳妆傣女》等傣女系列作品。


梳妆傣女
此画人物造型与画面的竖长方形体相吻合,构图上可称为适合形构图。 为了取得这个效果夸张了傣女颈部的弯度,拉长了秀发,后移了右腿,托发与执梳的手臂也各得其所。为了求得构图的平面性,躯干取正位,腿和脚取侧位。可以看出埃及壁画的影子。

梳妆傣女,45×60cm,1978年,漆画,乔十光

古埃及壁画

织毛衣的傣女

织毛衣的傣女,45x90cm,1978年
漆画,乔十光
该作品创作于1978年,取材自西双版纳傣族生活。1989年在日本展览时被日本人收藏,2013年在香港拍卖会上由立盈文化购回。

鱼米乡

1962年秋,在我第二次赴福州学习漆艺技术的途中,因火车受阻而滞留于杭 州,跑到钱塘江大桥附近的农村写生。江南的茅舍、竹丛、水田、牧童、鱼塘、帆影,使我这个北国的农家子弟感到既亲切又新鲜,于是组合成了这幅局部细节真实、整体虚构的画面。画的下半部分用相对的两条弧线,构成鱼塘的圆形;画的上半部分用两条平行的横线勾画了钱塘江的位置;两者中间则为水田,上部则为远山和天空。两条弧线和两条水平线就完成了画面的几何形平面分割,把画面分成鱼塘、水田、钱塘江、远山四大部分,然后在圆形的鱼塘中央安排了方形的芋头田,在水田部分的正中心,也是全画最显眼的部位,安排了茅舍。鱼塘中的游鱼、近岸竹竿上晒的干鱼、田埂上的牧童、江上的帆影,不仅起着点的作用,又使画面增加了生活情趣,这也是作者和观众的情感最易沟通之处。

鱼米乡,50X50cm,1962年,漆画
乔十光
中国画一般多在素白的宣纸上作画,“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充分 利用了白。漆画一般多在黑漆板上作画,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也自有波涛,则充分利用了黑。中国画称为“空白”,漆画则可称为“空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我的漆画处女作,是在学习了一定的漆艺技法之后,经过反复酝酿试制的 作品,茅屋顶用了快干漆起皱法,这在漆器制作中属于失误,这里却得到了利用。倒影用了在银箔上罩透明漆再研磨的技法,原是李芝卿老艺人擅长的表现抽象纹理的“变涂”技法,这里有了具象的表现。

太行新图
1976年春,乔十光带工农兵学员到河南辉县太行山区(陈家院)实习,1977年创作了太行新图。画面描绘的是河南辉县陈家院水库与通往山西陵川之友谊路公路上,工农兵载着马车运粮食的场景,契合白坭粮仓的精神内涵。


太行新图细节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成立了华君武为组长的美术组,承担美术作品的创作。根据毛主席的革命历程,选取了韶山、井冈山、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遵义、延安、北戴河等革命圣地为题材,组织了北京、南京、广东三地的画家(以国画家为主),我接到了用漆画的形式表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任务。

我与五个学生,还有从福州请来的两个工艺师奋战50天,终于完成了任务。华君武带亚明、宋文治、关山月等画家来学院检查,一直满意。庞薰琹先生也参加座谈,给予高度评价,特别肯定这种艺术家与工艺师合作的工作方式。
此事令我深思,水粉画稿,让人感到火气,像年画,制成漆画便显得庄重、肃穆。这不是乔十光等人的本事,而是漆画的力量,是黑漆、银朱、白银、蛋壳的材质之美,以及经过反复涂、嵌、罩、磨而产生的深厚蕴藉之感所独具的魅力,我们太感谢大漆了。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320×160cm,1977年,漆画,乔十光
(图、文:来源自当代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