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吴冠中百年诞辰文章(手稿)朗读系列活动
值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是对吴先生一生在国民美育启蒙中所产生的影响做的一次宏大表述,包含吴先生优秀作品111幅,以及相关的文献、图片、文章、手稿和画具等。
我们特别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学者以及公众,朗读展览中呈现的吴先生手稿以及相关文章,以声音表现与图像叙事相结合的艺术方式,传播和共享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思想。
朗读嘉宾:包 林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活动主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
活动协办:
北京悦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朗读嘉宾

包林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并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国公费留学,就读巴黎第一大学获硕士及博士学位,并研修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及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1995年回国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2000年至2004年任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2005年至2008年任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副院长、绘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为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篇重要文章,核心内容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美术界的大讨论,并进而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该篇手稿正在清华艺博《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中展出。
为便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包林教授在朗读该文时,对个别文词进行了更为通俗易懂的释读。
吴冠中手稿文章
《笔墨等于零》
包林朗读:《笔墨等于零》
来自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第1页
吴乙丁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逐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作者寻找任何手段,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或曰××,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效益。威尼斯画家味洛内则(Veronese)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个金发少女。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绘画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谓优劣,往往一块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却起了无以替代的效果。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第2页
吴乙丁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干枝、悬崖石壁、孤松矮屋之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若优若劣?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吴冠中手稿《笔墨等于零》第3页
吴乙丁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长驻于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中。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专题展览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日起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部分展品

《水乡》 吴冠中 1980
木板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再绘高昌(高昌遗址之二)》 吴冠中
1987 纸本设色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伏(人体)》 吴冠中 1990
布面油画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直节如竹》 吴冠中 1993
纸本水墨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忆西双版纳》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瓜藤》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春雪》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新城(二) 》 吴冠中 1996
纸本设色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水乡》 吴冠中 1997
纸本水墨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蚱蜢舟》 吴冠中 1998
布面油画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生命》 吴冠中 2001
布面油画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春花》 吴冠中 2001
纸本水墨设色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桃色的云》 吴冠中 2002
纸本水墨设色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红墙》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桃》 吴冠中 2003
布面油画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红绿层楼》 吴冠中 2006
纸本水墨设色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秋声赋》 吴冠中 2007
纸本水墨设色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提供:绘画系教授包林
图、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