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是有5000年的文化传承,让大家来认同,形成我们自己的对本土文化的一种自信和自觉,我想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让(作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的声音,表现中国的当代。——张錩
作为中国彩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泥人张”自清代道光年间由民间艺人张明山始创后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以鲜明的特色、独有的价值享誉海内外。

如今,这门在大众看来“玩泥巴”的艺术,在“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张锠的大力继承创新中,远远超越了原先的“泥”的艺术范畴。他说,他要倡导的是“大泥人张”的概念。
创作的根本是人。人的审美追求、人的艺术表现、人的艺术观念等等都在变。怎么能够在这个变化当中进行“活态传承”?

非遗本身要融入时代,要反映生活。
其实,在“泥人张”每一代的传承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题材,背后映射的正是时代的变化。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泥人张”传人进入到了文艺创作、教学科研等单位工作,就创作出了不同于以前的许多表现新人新事新风貌的作品。



张锠便是这一时代变化的见证者、受益者。他自小得家传“玩泥”,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系统学习泥塑、雕塑,不仅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精华,还借鉴了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型色和谐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他在题材、材料、形式等方面大量尝试,甚至还将“泥人张”从架上彩塑作品拓展进入城市公共空间。

泥人张来自于民,还要还于民,不单纯是在小的空间环境里,比如小的礼品、小的艺术品,还要在更大的环境空间里边(展示)。

2006年,“泥人张”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缤纷多姿的民间文艺百花园里,无数像“泥人张”这样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解放前一门单纯解决温饱的手艺,到如今成为了国家重视、人民喜爱的美好艺术。
提供:雕塑系教授张锠
转自:中国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