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清华大学中国风机器人乐队演出上了热搜。

原来,近日清华美院打造的世界首支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墨甲”新版,完成了首次演出。乐队含三位“乐手”:排鼓“开阳”、竹笛“玉衡”和箜篌“瑶光”。三位机器人乐手的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快戳下面的演出视频,先睹为快~

据悉,第一代墨甲乐队在2019年4月清华大学108年校庆时进行了首演,此次演出为新版首演。“墨甲”机器人乐队名字,取自诸子百家的墨家,源于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术的重要流派。
项目首席科学家、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副教授米海鹏表示,竹笛、箜篌、排鼓这三个乐器的选择是该项目立项之初最先考虑的,为了实现演奏这一目标,项目组咨询了很多音乐专家,出于音乐编排的考虑选择了这三个乐器。“三个‘乐手’的组合,需在音乐编曲上有一个整体的线条和主旋律,还要有雄厚的主体调,伴奏的节奏点也很重要,因此选出了这样的组合。”
机器人演奏与人类演奏不同,对音乐的处理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比如竹笛的演奏,有大量的、快速的跳跃,对人来讲需要换气,但机器不用,可以实现连续的、跳跃的长音。”米海鹏说。
中国传统排鼓一组五台,人类用两只手演奏。而“开阳”设有四个机器手臂,同时在四个不同音高的鼓上演奏,可以超越人类的演奏水平。
箜篌机器人“瑶光”在台上的拨弦动作极为巧妙,想让机器演奏用“手”拨弦其实特别有难度,人类演奏箜篌伥时是左右两只手都拨弦,“瑶光”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现场的演奏是一个有模拟拨弦动作的机器人和一个自动拨弦的箜篌来完成的。

演出由机器人小灯笼主持。米海鹏教授表示,这次主要有几方面的改进,一是机器人的演奏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二是舞美设计有了很大变化,不管是机器人的服装还是妆容,都有很浓的唐风气息。三是乐队演出了许多新的曲目,它们非常强调乐手之间的配合。


看完这个视频,有网友表示:真是太新奇了,再不好好练笛子就要被机器人取代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机器人的表演还是不够灵动,差点灵魂和意境。


这几年,除了机器人演奏,还有机器人写毛笔字、机器人画漫画等。对于这些新奇的尝试,你怎么看呢?
提供:信息艺术设计系 米海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综合:梨视频、新京报(记者王俊)、@新华视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