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2021年10月8日下午,“溯源图新——第二届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展”开幕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隆重举行。创作营的导师、学员们与来自主办、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的领导们,合作品牌代表以及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抱有热切关注的众多来宾出席了开幕式。“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以下简称创作营)是由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主办、原博副教授主持的创新实践项目,以“溯源图新”为主旨,集结全国代表性年画产地的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高校师生和业界设计师,在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资深导师指导下进行年画及其衍生产品的创作活动。创作营以“年画传承人+艺术设计创作者”的形式组成以年画产地为核心的创作团队,深入挖掘年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开展新年画创作和春节礼物的研发,通过创造性转化实践,呈现出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图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阐述中国年文化的当代价值。
本次展览由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党委书记马赛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原博副教授为策展人。展览面积200平米,集中展示了创作营的创作成果,主要分为“项目概述”“虎年画虎”“吉神送喜”“连年有余”四个版块,以及创作营与京东、央视、一得阁等品牌的合作转化成果,作品涵盖了新年画作品、虎年生肖IP形象、新年礼物与衍生产品。
项目负责人、策展人原博
原博首先向来宾介绍了创作营的创办背景、实施过程和展览结构。她说:“这些作品满载着创作营师生对年画的热忱、对技艺的执着以及对创意设计的独特表达,充实了年画的题材与精神内涵,拓展了年画应用的边界,为向美而行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年画相关产品和美的滋养。”“在学院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教育延伸的过程中,年画日新创作营充分发挥学院的学术引领作用,一方面提升年画人的创新意识,一方面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参与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创新工作,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期待与生活方式的年画作品及衍生产品。”
展览学术主持马赛教授对创作营成果给予指导
展览学术主持马赛教授和张雷教授参观展览
展览学术主持马赛教授和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工业设计系主任张雷教授于10月8日上午前来观展,对创作营成果展给予了充分肯定。马赛教授表示“创作营整合了年画人、设计师与媒体、品牌等社会资源,在协同共创中为年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结合国家社会建设发展所需,为民生而设计,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持续贡献设计与创作力量。”
马赛教授从学院角度寄望同学们
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雷教授鼓励同学们
珍惜大学时光、夯实专业基础
当天上午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2021级的16名大一的本科生也来到展场参观学习,原博老师用创作营的鲜活案例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思考如何用创意设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工业设计系主任张雷教授对大一的同学们讲道:“对视觉语言的探索和研究是设计师的基础课,视觉传达设计系的教学严谨务实,为学生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次日下午,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副院长赵超教授参观了展览,他表示今天的设计一定要与产业相结合,面向未来进行思考,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年画的发展也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下,开拓思路,构建跨界融合的大格局,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赵超副院长对作品的延伸应用提出建议
原博介绍与央视纪录片《年画画年》合作案例
马盛德先生致辞
开幕式现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巡视员马盛德首先发表讲话,他说,年画代表的是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虽然时代语境、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人们心中的期待却是恒久不易的。他认为,“日新”概念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非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不同时代的人们要为遗存的文化赋予一个新的行为方式、提供一种新的身份,使其更具延续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任鹤林先生致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任鹤林先生对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说,年画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助力,一方面传承人自身要努力学习刻版技法,丰富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设计人才的创新力量,共同努力使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
清华美院视传系主任陈磊致辞
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陈磊代表创作营承办单位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本次展览兼顾“传承”与“创新”两个特色,学员们为年画的持续性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创作出丰富的创新转化产品。创作营与展览的成功举办,让年画的发展更进一步契合新时代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清华美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致辞
承办单位之一清华美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老师表示,创作营学员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出发,在学习、交流、创作过程中迸发灵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创作出许多能够真正为人们所用、“接地气”的作品。衷心祝贺大家的展览顺利成功。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致辞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谈到,创作营是将手工艺者与设计师两个群体相结合,共同助力年画的创新发展,这样的合作方式也为其他传统工艺的发展路径做出了新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建新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建新说,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要以社会的需要为依据,既要保留传统中优秀、精华的部分,也要回应当代世情,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作品。传承人与设计师将成为传统工艺发展创新的中流砥柱,不断通过设计手段与创作力量增加传统文化自信心。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黄维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黄维教授说,在传统工艺的振兴事业中,高校要发挥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今天展出的年画创新成果表明,创作营活动模式是新颖且有效的,在资源汇聚与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员组成艺匠融合,协同创新,这也为其他工艺美术品类的传承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展策展人曾辉致辞
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总策展人曾辉说:“今天的非遗在“溯源”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图新’,‘图新’就是要让非遗能够走进现代生活,能够真正的与当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建立起关系,更多地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通过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年画日新’计划就是探索的方向,为非遗传承与创新拓展更多元化的创意方式。”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彭璐带学生们参观展览
北服教学成果系列包装设计作品
本次展览中还展示了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彭璐等教师指导的《食在震泽》等系列包装设计作品,彭璐院长带北服的学生们一同观展。作为清华-北服视觉传达虚拟教研室的合作院校,展览实现了两个学院之间的教学成果交流和教育资源共享。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创作营的导师唐薇、华健心、张宝华、陈岸瑛、金纳、刘润福、付斌;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顾欣;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常务副主任、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中国民协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美院雕塑系副主任陈辉;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刘莹;原创认证平台项目总监、知识产权出版社副编审龙文;京东礼品软饰部总监王超;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静荣、副总经理白冰和电商经理王银博;鼎坤文化传媒总经理邓佳雯;宇宙尘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主理人曹宇哲等。
两届创作营导师
华健心(左)、原博(中)、唐薇(右)合影
最后,与会领导、导师组成员、合作品牌方代表等嘉宾共同为创作营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原博宣布“溯源图新——第二届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展”正式开幕!
嘉宾、导师为创作营学员颁发学习证明
开幕式当天正值北京十月难得的晴好天气,设计师、传承人、专家学者、工商企业代表、高校学生到场参加。在展览现场热烈的气氛中,观众与创作者相互交流,共同体味“年画日新”。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5日,欢迎各方观众前来参观。
展览现场观众与创作者相互交流
设计师夏远昭向马盛德先生介绍作品创作思路
原博与京东礼品软饰部总监王超
探讨展览成果的后期转化问题
《年画画年》纪录片联合执导何小磊、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静荣、副总经理白冰和电商经理王银博参观展览。
创作营学员交流创作体会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展示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8日—10月25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B1
学术主持:马赛
展览策展:原博
主办单位: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学术支持: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系、绘画系
协办单位: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民协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手工造纸与纸艺术研究所、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清华-北服视觉传达虚拟教研室
支持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手艺网、《中华手工》杂志社、非遗星球
特别鸣谢:纸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纸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林省后和广告有限公司、宇宙尘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潍坊潍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原博
项目顾问:马盛德、唐薇
导师团队:马盛德、张歌明、华健心、金纳、张宝华、原博、文中言、陈岸瑛、刘润福、师丹青、周岳、付斌、武将、吴炜晨、许伟、李鹏飞、仲文、曹宇哲
项目执行:王全杰、何酉、米静、杜凡怡、杨舒涵、徐颖、吴冰玉、陈璐、马丽、何子芸、姜雨菲、高梓铭、何美乐、姜慎微、朱天航、苗建强
展览统筹:何酉、米静
展陈设计:原博、何酉、王全杰
展览视觉:原博、徐颖、陈璐、朱天航、姜慎微、姜雨菲
展览文编:苗建强、杜凡怡、杨舒涵
视频导演:原博
摄影摄像:何酉、何美乐、李杰
视频剪辑:何佳霖、何美乐
视频动画:牛煜娜
视频音乐:林嫣然
展览外协:吴波、齐俊颖、沈键、夏远昭、曹宇哲、何小磊
(供稿:视觉传达设计系、绘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