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绘画系教授代大权:简论抗美援朝题材版画与主题性创作的关系
2020.10.26

刚摘下的苹果(套色木刻) 彦涵 作

1950年10月19日晚,由彭德怀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在中国国内,抗美援朝已形成主体氛围,国内各阶层和团体同仇敌忾共赴时艰,捐款捐物民心沸腾,文化界虽然因新政伊始,组织工作尚未全面深入地铺开,但面对这样宏大壮阔的现实主题,身处全民同心的氛围,抗美援朝美术创作虽然没有成熟的主题性创作经验可资借鉴,甚至没有针对全国美术家关于抗美援朝美术创作的具体目的与要求,美术家主动与自发的表现行为,热情与专注的创作态度,生动与多角度的画面追求,都是彼时难忘的形象记忆,更是今日宝贵的精神资源,尤其是其中的版画作品 ,因其“执刀向木,即刻能办”(鲁迅)的快捷方便,复数、复制的效果扩展,为当时的主体氛围留下不可磨灭的时代画卷。例如四川版画家林军的黑白木刻作品《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忠和他的特等功臣连》,他抓住两个量化的极至,“一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连”,将个人的英雄行为与集体的英勇作风聚集于同一画面之中,从时间的节点上展现空间的壮烈,构图突破了常款的边线,以倾斜颇大的角度表现了阵地的存在,画面中人物与构图给观者造成紧张的视象动态,阵地前沿的志愿军战士面对疯狂的进攻,已拼到最后时刻,近距离的搏斗武器只剩下石头,画面中心双手高擎石块的主角无疑正是这个战斗组织的关键人物——连长郭恩忠,周围形象鲜明的三个战友则与郭恩忠成为画面氛围的表现主体,他们为了正义的事业敢于决战不惧牺牲,黑与白强烈的艺术语言也强化着中国人民的意志与决心。版画家彦涵本身就曾是人民军队中的一员,他的《攻击天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侧重点放在激战之后,胜利在望的一瞬间,红旗被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插上主峰,山势险峻的静态与战士攀登而上的动态,在画面中形成一股力的较量,木刻的刀触强悍倔犟或崩或凿,力的较量最终升华为视觉的力度与锐度,同样是黑白语言,表现出当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集中于一场具体的攻防之争时,胜利对于正义一方的历史必然。中国版画家在抗美援朝主题创作中尝试更多元的表现角度,同样是彦涵的这类主题方向的版画,他的《刚摘下的苹果》《中朝友谊血汗凝》则从不同侧面记述了抗美援朝这一历史过程中感人的生活细节,无论是《刚摘下的苹果》中手捧苹果的朝鲜姑娘和马背上的志愿军战士,还是《中朝友谊血汗凝》中坡地河滩上忙于农事的人们,都表现出残酷战争背景下人们对情感、对生活的珍视,爱好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写给敬爱的毛主席(套色木刻) 古元 作

在“抗美援朝”这一宏大主题创作中,许多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版画家,都用手中的刻刀将这一时段刻进历史的册页中,如古元创作于1954年的《写给敬爱的毛主席》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战斗间隙》,李桦的黑白木刻作品《中朝人民胜利会师》和套色版画《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击坦克的收获》等,他们虽然无法深入战地,但这并不影响版画家创作欲望的表达。人们在观看这些版画家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的画面时,所有的情绪和思考沿着线性时间的发展,形成阅读的快感,与画家的表现在有形中相依,和画家的思想在无形中互动,达到最饱合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进而对这一主题性版画所承载的历史观留下难忘记忆。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忠和他的特等功臣连(黑白木刻) 林军

主题性创作通过版画既展示了思想的深刻性,更展示了形态的丰富性,这恰恰又是评价一个优秀版画家的双项标准,因为深刻而具有纵深,因为丰富而具有幅宽。深刻性体现了不同凡俗的艺术个性,丰富性则诠释了人人参与的艺术共性,它们在主题性的统摄下互为表里,相依互动,为主题的价值与意义大写着时代性,中国版画只有在主题性创作中紧紧抓住时代的主流,认同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与现实、与社会比肩前行,才可能实现版画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例如“抗美援朝”作为历史事件虽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作为主题性表现题材,仍为今天青年一代版画家思考与创作提供契机,如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河北青年版画家袁媛的套色木刻《阵地》,不但引领观者重温了“抗美援朝”的历史现场,更通过对这一主题深化解析,让人们对现实产生了更丰富的联想。画面中一位年轻志愿军战士,显然是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抓紧片刻的时光在俯身奋笔记述着什么,我们可以认为是家书、是日记、是只有文字能承载的重压下的体悟,我们不会忽略的是战士从容淡定的神情,观者陷入更深层的思考,具有怎样的意志能产生如此的神情呢?抗美援朝这一主题也不再只是停留于历史事件,而成为我们今天思想的一个重要精神节点。

阵地(木版套色) 袁媛 袁庆禄 作

主题性创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实践过程中突出的群体艺术现象,也是主流价值观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实践行为,主题或显或隐,现象不曾间断,理念或起或伏,行为从未模糊。“抗美援朝”美术创作是主题性创作的先河。“抗美援朝”美术创作的实践行为,体现了民族和国家的意志,承载了社会与大众的期许。举精神之旗,汇文华之萃,我们期待主题性美术创作再创佳绩。

本文发表在《文艺报》2020年10月23日7版)。

(图、文:绘画系代大权教授)

© 2024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

100084

© 2024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