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6月,董书兵荣获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师称号。
去年以来,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多项跨系教学活动,涌现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教师,形成了不同专业教师相互借鉴、共谋课程思政的建设合力。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课程思政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清华美院教学目标是既要做价值塑造,又要做能力培养,还要做知识传授。长期以来,教师们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
为此,清华美院官网特别推出【清华美院课程思政建设】专题,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引领“同向”与“同行”。
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清华美院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规划,深化课程思政的实践性探索和理论性研究,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本期分享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承担的课程:《专业考察课》
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承担着《专业考察课》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在担任此门课程的20余年间,每年亲自组织学生参加考察,从实地参观、现场讲授、作品分析、随机提问、研究讨论、专家讲座以及边听、边讲、边画,形成人文、自然、石窟、博物馆多层面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体系完备。专业考察课程一般历时4周,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获,所以教学课时不局限于规定的100课时,尽可能多的利用时间安排教学,并且每一次行程都精心设计路线,以点带面,重点突出,计划周详。
《雕古塑今·文化育人》
自1995年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雕塑专业便开设了《专业考察》课。1999年成立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雕塑系后,《专业考察》课作为雕塑系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清华大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焕发了勃勃生机。开课至今,已经有20个年头,这门课获得了院系、师生的广泛认同。
多年来,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雕塑系坚持开设以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古代艺术文化,耳濡目染感受古代艺术神韵,以文化开启审美智慧,这也是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教学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视角、发展的前瞻和当下的思考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雕塑系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考察》课是一门移动课堂,从实地参观、现场讲授、作品分析、随机提问、研究讨论、专家讲座以及边听、边讲、边画,形成人文、自然、石窟、博物馆多层面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体系完备、深受历届学生好评。对全国其它兄弟院校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专业考察》课是一门移动课堂
《专业考察》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游历实地参观考察,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传统雕塑,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和触动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民族艺术的热爱和传承;体悟和领略璀璨的民族文化艺术,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前资料准备、课堂笔记、学术论文的系统梳理,掌握中国古代石窟雕塑的理论知识;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基本技能。通过考察将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认识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生写生临摹
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制定考察学习的教学内容:即以丝绸之路上石窟、寺庙为主线,重点考察甘肃天水麦积山、甘谷大像山、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西千佛洞、永靖炳灵寺、张掖大佛寺、拉梢寺;辅线为对甘南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的藏传佛教雕塑进行考察;沿途专项考察为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兰州博物馆等参观学习。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全面深刻地了解认识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发展、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途经陕西、甘肃、青海三省,沿途的自然风光也成为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结束后在雕塑系举办教学成果展示。

人文考察路线图

自然考察路线图
在实地教学过程中,以现场讲授、作品分析、随机提问为主,并聘请当地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以绘画及文字笔记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同时在雕塑系设立的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临摹,以加深对其所学知识的印象。专业考察课程一般历时4周,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学课时不局限于规定的100课时,尽可能多地利用时间安排教学。
通过速写:迅速掌握造型的规律和特征。
通过对比:雕塑衣纹线条、眉眼的变化,区分不同时代雕塑造型的演变(现场讲授)。
通过临摹:掌握古今雕塑技法的变迁,方式方法,工具,颜料,工艺,修复(实习基地)。
通过讲座:全方位了解地域文化对雕塑艺术的影响(在当地聘请学者、专家)。
通过时间:历经岁月,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价值发现(敦煌的国际学术研究,敦煌文物在世界各地美术馆的影响)。
通过空间:掌握和了解区域文化的差异。




学生研究笔记
在教学环节中,我将专著《雕古塑今》作为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及参考资料,该书是目前国内首部对中国西北地区古代雕塑造型研究的专著。该教材立足雕塑专业,以实践者的视角对麦积山、敦煌的石窟造像进行比较研究,对石窟造像进行分类比对,具有一定的学术拓展和创新。

专著《雕古塑今》
同时课程以学生为主角,通过走出校园的考察,让学生能自主接受新知、自觉思考成才。《专业考察》丰富了传播知识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实物的近距离接触,促进了教学相长、思行合一。增强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消除了简单的崇洋媚外和盲目夸大西方的文化价值,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在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的结合,通过团队参与和个人灵感,在集体的环境中获得超出寻常的体现。对于雕塑系的学生而言,把感性与理性、历史与当下、艺术与学术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更有理想和信念,不浮躁、不满足、不气馁,追求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
对本科学生要求:考察过程中,每天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考察行程见闻;以速写的形式对古代雕塑进行整体或局部细节的摹写,不少于50张(一般学生会画100张以上,优选50张);在实习基地较为完整地临摹古代雕塑一件;返校后,完成3000-5000字考察论文一篇;精选学生作业在雕塑系进行专业考察汇报展览。对研究生的要求:在对本科生要求的基础上,强化研究生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的能力,培养其透过考察的整体认知选择、挖掘创新观点,进行专项研究,形成课程汇报,并与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进行理论深化研讨。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也颇为丰富,从中我也能感受到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崇敬而真挚的情感:
“这次暑期实践我收获很多,感觉意义深刻,一路上我们欣赏到了很多美景和历史文化瑰宝。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我们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内容。这次实践,无疑会对我今后的专业道路和人生产生很大影响,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一路走来,感谢一直陪伴和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感谢一直陪伴和关心、帮助我的同学们!”——2013级本科生 林冲
“我觉得通过这次的考察学习,缩小了我们和古代艺术家之间宏观而博大的距离,使我们与古人进行了不同时空的对话与交流。我想引用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三个比喻,来总结我对西北行艺术的认知过程: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站得高,看得远,更多的人却一点都够不到。这次考察,我认为我很幸运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会将这次西北考察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创造,争取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希望有朝一日,在学习并吸收了这些优秀文化之后,我可以用我自己的作品,表达出独具特色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寻找到自己的归属。”——2013级本科生 王雪
“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万里的行程也同样有终点。西安的雨为这次西行的旅途画上了一个句号,再见了,大西北!在回来的路上,我感觉不到一丝的烦恼,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一切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一切疑虑也都在这里释然,人生的理想在这里被重新拾起,青春的焰火也在这里被重新点燃。闭上眼睛,这二十多天的所历经的一切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映。这二十天来,和大家一起欢笑一起歌唱,一起在烈日下奔走一起在蓝天下畅想。我们在这里留下了生命的足迹,这里有我们抹不去的记忆。这里彰显着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这里蕴藏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大西北,男人应该领悟的地方。”——2012级本科生 郭赵宗
“除了在石窟,寺院,博物馆,陵墓系统的学习,我们在天水汉唐研究院学习了翻活模,陶瓷上色等技术,还欣赏了临夏东公馆精美的砖雕艺术,以及在西安美术学院的交流学习,收获颇多。
在这一路上除了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多方位的学习,我们也没有错过一路的美食美景,我们走过沙漠,戈壁,宽广辽阔,一望无际的鸣沙山,月牙泉,宏伟壮阔的嘉峪关明长城,自然地貌奇景丹霞地质公园,海天一色的青海湖,丰富的特色美食,这一路的收获与感动,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吸收消化,感谢一路相伴的良师益友,感谢这个课程!”——2012级本科生 柴鑫萌




学生作业选登
《专业考察》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学习和认识,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构建学生的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体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民族艺术的热爱。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集体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实地零距离地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对知识重点有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课堂临摹,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写出研究论文。秋季学期开学在雕塑系内展厅举办课程学习汇报展,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对外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该学习及展示模式为国内其他院校学习借鉴,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提问,采取更个性化和系统化的指导,借助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临摹或创作,给予更有学术性和国际化等宽广视角的指导以及学术交流的机会。针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争取有机会单篇发表或集结出版。对于学生发自内心情感流露的考察日记、照片、花絮进行系统梳理,作为非雕塑专业学生的文化分享,扩大影响。






课程作品展
经过20年的课程积累,从课程内容设置(包括路线行程、交通食宿、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细节安排已非常成熟和体系化)到同行反馈,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其中包括清华美院内的绘画系、染织系等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兄弟院校都借鉴、参考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开设的《专业考察》课也深受喜爱。
沿途相关的考察单位对《专业考察》课高度认同,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减免门票、举办讲座、开放精品特级洞窟、高水平讲解),他们通过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勇于表达的活跃思维更坚定了支持《专业考察》课的理念,对学生的答疑解惑更促进了教学相长,更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
董书兵教授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雕塑系主任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清华大学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
九游网页版登录入口,九游(中国)“韩美林励志金”评委
中央美术学院“曾竹韶艺术奖学金”评委
(图、文: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